個人簡介:高文忠,男👇,漢族,1978年5月生🤧🖕🏽,山東濟寧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新能源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在LNG冷能發電關鍵技術👳🏻♀️、CO2捕集技術、固體儲氫與用氫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點研發等重要課題🏅,發表非共沸有機工質發電、小溫差發電等科學論文。
電子郵箱🟰🙍🏻♀️:wzgao@shmtu.edu.cn
2006年於上海理工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取得碩士學位
2010年於上海理工大學製冷與低溫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2020年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流動站出站
2006年至今,意昂4体育官网 講師🐼🍗、副教授、教授
2012.9-2013.5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及密歇根理工大學,任訪問學者
2013.9-2014.3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任訪問學者
2016.6-2016.9前往瑞典世界海事大學,培訓學習
2017.7-2018.6 前往西安交通大學,任訪問學者
2019.7-2019.9 前往英國紐卡斯爾大學,交流學習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評議人👇,上海市自然科學獎會評專家↘️,IEEE 綜合能源分委會常務理事,國際期刊《Solar Energy》《Renewable Energy》👩🏼🚀、《Energy and Building》、《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及中國權威期刊《化工學報》的審稿人,上海市製冷協會會員。
研究領域: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新能源學科方向,LNG冷能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固體儲氫與用氫
科研團隊🤸🏿♂️🐕:清潔能源利用團隊
1、基於真空霧化閃蒸方法的多元鹽除濕溶液再生機理研究(5110609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2-2014👐🏽🫄🏻,主持
2、LNG動態氣化條件下非共沸有機朗肯循環發電系統關鍵技術研究(18040501800),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2018-2022,主持
3🕵🏿♀️、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CCHP負荷預測和多目標優化控製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國家電網上海電力公司委托科技項目,2020-2021,主持
4💒、LNG 冷能發電中試系統研製,中船集團委托科技項目,2022-2024,主持
1. 期刊類
(1)Gao Wenzhong, Zhu Shengzhe, Tian Zhen, Zhang Yuan, Yang Ch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ORC system performance for recovering LNG cold energy under heating and cooling capacities variations[J].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2023, 290:117157.
(2)Gao Wenzhong, Wu Zijie, Tian Zhen, Zhang Yu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n R290-based organic Rankine cycle utilizing cold energy of liquid nitrogen[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02: 117757.
(3)Gao Wenzhong, Qi Jiaye, Yang Xuan, Zhang Jiahao, Wu Dawei.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ubble departure diameter in pool boiling under sub-atmospheric pressu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9,(134): 933-947
(4)Wenzhong Gao, Changsong Li, Changda Xu, Dong Wang , Dawei Wu.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alt-water separation in the vacuum flashing assisted with heat pipes and solid adsorption[J]. Desalination, 2016, 399:116-123
(5)Wenzhong Gao, Changsong Li, Changda Xu, Dong Wang , Dawei Wu.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alt-water separation in the vacuum flashing assisted with heat pipes and solid adsorption[J]. Desalination, 2016, 399:116-123
(1)2017年1月4日⛏,一種基於固體吸附驅動和熱管強化傳熱的電子器件散熱器🧘🏽。授權號ZL 2014 1 0249378.5🤸🏼,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2015年12月30日🧏🏽♀️,一種用於鹽溶液的真空霧化閃蒸水分離裝置,授權號Zl 2014 1 0248369.4🧑🏻🦼➡️,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3)2019年9月13日🤏,一種帶回熱循環的利用LNG冷能和工業廢熱的ORC發電系統,授權號ZL201811180495.5,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4)2022年5月10日,一種可高效利用低溫冷能的低壓型有機朗肯循環發電系統🟧,授權號ZL201910003734.8,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5)2021年12月3日,一種可實現冷熱電聯供的集成型供能系統,授權號ZL201910003733.3🚶🏻♀️,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上海市深遠海“全滲透”能源動力前沿科學研究基地,海洋溫差發電方向負責人
“介觀尺度多孔介質真空絕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4年浦東新區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二)
(1)“羅煌楓”博士獎,校級𓀉,意昂4体育官网,2012
(2)優秀教育工作者,校級✋🏽,意昂4体育官网👨🏿🎤,2017
(3)江蘇省人才計劃1項,2016
(4)上海市人才計劃1項,2018
個人簡介🕵🏼♀️:胡甚平,男,漢族,1974年5月生🦍,湖北通城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航海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模擬器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𓀊,國際航海模擬器教師聯合會執行委員⛹🏻。主要從事:航海技術專業教學科研工作,在交通運輸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重要課題🦴,出版《海上交通風險評估技術與方法》《船舶駕駛臺資源管理》等專著🥤🚵🏼♂️,發表海上交通安全控製與風險評估等論文,曾獲交通運輸部科技英才稱號和國家級行業學會等多項科技進步獎。
電子郵箱◻️:sphu@shmtu.edu.cn
意昂4体育官网大學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曾前往日本東京商船大學和澳大利亞海運意昂4,任訪問學者
中國航海教育研究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模擬器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際航海模擬器教師聯合會執行委員👮🧛🏻♂️。
研究領域:交通運輸工程/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交通安全與環境工程;水路交通運輸/安全工程
科研團隊:海上交通安全保障
[1] 北極冰區多船型航行風險評估和航道通航能力控製體系,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1YFC2800905),2021-2025,參與。
[2] 船員不安全行為與狀態的監測預警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9YFB1600602),2019-2022,參與🧝🏿♀️。
[3] 非常態下客船通航安全監管與人群應急疏運的沖突治理策略研究——以上海港為例👰🏻♂️,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重點項目(20692108700),2020-2021,參與🦶🏿。
[4] 基於系統控製理論的綠色燃料動力船通航風險燃料-船舶諧振控製方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2272353),2023-2026,主持🧎🏻➡️。
[5] 海上絲綢之路交通安全空間分異與韌性治理體系建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3YJAZH157)👨🏽🎤,2023-2026,參與
[1] Shenping Hu; Wenjing Li; Yongtao Xi; Wei Li; Zhiqiang Hou; Jianjun Wu; Bing Han. Evolution pathway of process risk of marine traffic with the STAMP model and a genetic algorithm: A simulation of LNG-fueled vessel in-and-out harbor[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53:111133.
[2] Shenping Hu; Zhuang Li; Yongtao Xi; Xunyu Gu; Xinxin Zhang. Path Analysis of Causal Factors Influencing Marine Traffic Accident via Structural Equation Numerical Modeling[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7(4): 96.
[3] Shenping Hu ; Quangen Fang; Haibo Xia; Yongtao Xi. Formal safety assessment based on relative risks model in ship navigation[J],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 2007, 92(3): 369-377.
[4] 胡甚平,黃常海,鄧華等. 船舶引航過程風險馬爾科夫鏈模型動態仿真[J]. 哈爾濱工程大學學報, 2017, 38 (09): 1391-1398.
[5] 胡甚平,方泉根,張錦朋等. 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的風險評估研究[J]. 中國航海, 2010, 33 (01): 50-55.
[1] 胡甚平. 船舶駕駛臺資源管理(BRM)[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3:1-298.
[2] 胡甚平. 海上交通風險評估技術與方法[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1-298.
[3] 顧維國🩰,胡甚平. 海事安全調查與案例分析[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17🫵🏼:1-298.
[4] 葉平⚠️,胡甚平. 海南省港口船舶引航技術[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1:1-298.
[5] 潘國華📼,胡甚平. 寧波港域船舶引航技術[M].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2023📇:1-298.
[1] 2016年5月25日,一種基於智能手機的船舶航行數據處理與報警系統及其方法💡,授權號:CN201410027290.9🪇,獲國家發明專利(第2發明人)。
[2] 2019年7月25日,一種液艙自由液面對船舶穩性的修正方法,授權號:CN201910676597.4♔,獲國家發明專利(第2發明人)。
[3] 2020年9月4日,一種沿海水上交通安全風險監測與預警系統及方法,授權號:CN201810992484.0 👎🏿,獲國家發明專利(第3發明人)🍃。
[1] 大型船舶航行風險評估預測及決策一體化技術及應用,獲得2011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總局,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3).
[2] 國內航行海船安全檢查標準一體化技術及示範,獲得2015年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4).
[3] 中國港口設施保安風險管控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 獲得2018年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排名第4).
[4] 油品港口運營過程風險評估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2019年中國航海學會,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3).
[5] 基於感潮港口全息畫像的船舶航行風險精益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23年中國航海學會, 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2).
個人簡介:
江國和,男🙅🏽♂️,漢族,1963年12月生,江西都昌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輪機工程教學研究工作,在船舶動力機械振動噪聲控製、船舶柴油機故障診斷技術和船舶柴油機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科委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項目以及多項企事業單位委托科研項目,在中國造船、振動與沖擊、中國油脂、環境科學研究✹、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等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
電子郵箱🦫:ghjiang@shmtu.edu.cn
於哈爾濱工程大學蒸汽燃氣輪機和振動沖擊噪聲專業,分別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
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曾就職於江蘇科技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4🕵🏽♂️🎷,教師🛌。
研究領域👨🏻🔬: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
科研團隊🦀:船舶動力裝置減振降噪及節能減排。
主持的主要科研項目🙌🏻:
1.柴油機電力測功系統發電電能質量研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20dz1206002)🥰,2020.9--2023.8,主持;
2.餐廚廢棄油脂製生物柴油船用發動機匹配關鍵技術研發,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項目(18DZ1202902),2018.7-2021.6,主持;
3.拖曳線列陣隔振模塊數學建模和性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0772072),2008.01-2010.12🎖,主持;
4.大型養殖船振動噪聲舒適性評估及多方案優化,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2022.3-2023.3◻️🧙🏿,主持;
5. 船舶柴油機添加MAZ燃油清凈增效劑的節能與減排效果分析👨🦯,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2023.3-2024.12🌡,主持。
近年來發表的代表性論文成果🕺🏻👇🏿:
[1] Cunfeng Wei🤟🏻,Guohe Jiang🤹♀️,Gang Wu,Yu Zhou,Yuan yuan Liu.
Effects on of Blended Biodiesel and Heavy Oil on Engine Combustion and Black Carbon Emissions of a Low Speed Two Stroke Engine[J].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 2024,31(1)😶🌫️👨🏻🦯➡️:94-101
[2] Cunfeng Wei1📼🚣🏻♀️,Guohe Jiang,Lei Cui💇🏻,Gang Wu🖕🏿,Shasha Zhong. Combustion Analysis of Low-Speed Marine Engine Fueled with Biofuel[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3, 22(4)🌗🦹🏿:861-869.
[3] Xiangyi Zou,Guohe Jiang,Linchang Ye.Underwater Radiated Noise Evalu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the Support Mother Ship for a Manned Submersible[J]🤽🏽♂️,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3, 22(2):334-343.
[4] Xiangyi Zou,Guohe Jiang,Linchang Ye.Vibration Response Analysis of a New Scientific Research Ship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odeling[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2022,21(2)✦👨✈️:69-81
[5] Xiaoyong Gu, Guohe Jiang, Zhenghua Guo, Shangzhi Ding.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low-pressure gas supply system for dual fuel engine [J].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 2020, 27 (2): 76-84.
“船舶與海洋工程特種裝備和動力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船舶智能運維與能效監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地/平臺主要成員♟。
2023年,國家級本科一流課程:船舶柴油機🥓🤷🏻♀️,課程負責人🪀🧔🏼♀️。
個人簡介:
李文戈,男👨🏿🎓,漢族,1966 年 7 月生,陜西城固縣人,民建會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民建意昂4体育官网支部副主委。主要從事船機維修與再製造🫅🏼🙍🏼,船舶材料與表面工程🏔、材料腐蝕與防護等方面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工信部、上海市科委🤧、企業產學研合作項目🥮,發表論文近百篇。
電子信箱👩🏿🎓:wgli@shmtu.edu.cn
教育經歷:
2004年1月 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9.8-至今 意昂4体育官网意昂4体育注册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1-2009.8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材料科學系主任、教授
1995.3-2000.9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過程裝備與控製系副教授
1988.7-1992.9 中航工業陜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表面處理車間工藝室副主任、工程師。
2012.11-2013.1在美國中佛羅裏達大學(UCF)任訪問學者⚾️。
現任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修船技術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理事/塗料塗裝與表面保護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分會常務委員/表面工程分會常務委員/工程陶瓷專業委員會理事/高能密度熱處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鋼結構協會防火與防腐分會理事🤿👩🦼➡️;上海腐蝕科學技術學會理事;上海激光學會激光表面改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3D 打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機械工業增材製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再製造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𓀀,上海市及部分省市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上海及部分省市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審專家,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專項資金評審專家🪤💼。《無機材料學報》🙍🏽♂️、《表面技術》👨🔬、《機械工程材料》、《腐蝕與防護》、《材料保護》等期刊編委🔹。
研究領域:
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船機綠色修造與表面工程技術;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船舶及海洋工程結構物腐蝕🌝🙆🏻、汙損與防護,高能束增材製造與再製造🎻,殘余應力及材料失效分析;
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多功能(防腐🧓🏿、減阻🙇♀️、防結冰等)一體化塗層技術及應用。
船舶材料與表面工程(船機修造)科研團隊介紹主頁鏈接如下🤸🏻:
https://www.x-mol.com/groups/tltq
(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先進渦輪發動機熱端部件綠色關鍵工藝系統集成(子課題)🧛🏻♀️,2017.12-2020.12,主持;
(2)仿生增材構築高性能復合材料及其強韌化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2072236)𓀚,2021.01-2024.12👊🏻,主持👨🏼💼;
(3)激光增材製造耐蝕耐磨鎳基合金塗層及其界面行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572168)🧏🏿♀️,2016.01-2019.12,主持;
(4)強製對流條件下 Mo-Ni-B 三元硼化物陶瓷增強相的原位合成與非平衡凝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172140),2012.01-2015.12🎅🏻,主持;
(5)激光熔池內Cr7C3-VC復相陶瓷增強相的燃燒合成及其凝固組織控製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0972089),2010.01-2012.12,主持。
[1] 李文戈,張博文,鄧偉濤.船機修造用Mo2FeB2金屬陶瓷塗層的有限元模擬及性能分析[J].意昂4体育官网學報,2022,43(01):119-126.
[2] Tao Jiang, Kang Xu, Ying Wang, Lixue Xiang, Bo Tang, Shanshan Shi, Yifan Li, Wei Yu, Huaqing Xie, Xinfeng Wu, Wenge Li*, Kai Sun, Runhua Fan, and Jinhong Yu. In Situ Construction of High-Thermal-Conductivity and Negative-Permittivity Epoxy/Carbon Fiber@Carbon Composites with a 3D Network by High-Temperat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3, 15 (46):54027-54038.
[3] Nan Zheng, Jie Liu, Guoqing Wang, Pan Yao, Lihong Dang, Ze Liu, Jiufu Lu, Wenge Li*. Robust UV/moisture dual curable PDMS-microcapsule-silica functional material for self-healing, antifouling, and antibacterial applications[J]. Nano Research, 2023,16(5):7810-7819.
[4] Yuantao Zhao, Rui Wang, Yanle Sun, Lianbo Wang, Xinfeng Wu, Wenge Li*. Roles definition of TiN particles in enhancing the creep properties of IN718C high temperature alloys[J].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1, 887:161441.
[5] Yuantao Zhao, Lianbo Wang, Yanle Sun, Bowen Zhang, Xinfeng Wu, Zhaowei Hu, Wenge Li*. Tailoring effect of Cr and graphene particl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i matrix nanocomposite coatings,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J]. 2021, 417:127184.
[1] 2023年9月29日🧔🏽♀️,一種熵梯度合金塗層及其製備方法。授權號:CN202111077010.1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2] 2022年9月30日,一種碳纖維增強MoCoB金屬陶瓷及製備方法🤛。授權號:CN202110663350.6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3] 2022年10月18日,一種碳纖維聚乙二醇相變復合材料。授權號🧲:CN202110295214.6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4] 2022年9月30日,一種增強45#鋼耐腐蝕性的Cr7C3-Mo2NiB2復相陶瓷塗層的製備方法 💇。授權號🦹🏽♀️:CN202010328591.0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5] 2021年10月26日👷🏿,一種超低密度的高強度浮力材料及其製備方法。授權號:CN201811603980.9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三發明人)
上海船舶智能運維與能效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要成員;
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創新團隊(海事安全與保障)主要成員。
“重汙染區輸變電設備腐蝕控製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獲2021 年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
(1) 入選上海市人才計劃2項;
(2) 入選江蘇省人才計劃2項;
(3) 劉浩清教育優秀獎(師資培養獎)⚛️,校級,意昂4体育官网,2022年
個人簡介:王勝正,男,漢族🫎,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智能船舶技術與系統方向負責人🚕,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氣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學會通信導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水路交通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智能船舶、航海雷達、電子海圖、航海仿真與虛擬現實等教學研究工作,在無人船自主航行技術、船舶氣象導航🔑、航海仿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電子郵箱👨🔬:szwang@shmtu.edu.cn
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曾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任訪問學者
上海市氣象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海學會通信導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水路交通專業委員會委員。
研究領域: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製🧖🏽、人工智能
科研團隊:智能船舶技術與系統團隊
[1]. 船舶極地航行安全風險預警與應急決策技術研究,上海市社會發展科技項目(22dz1204503),2022-2025,主持
[2]. 北極航道船舶航行導航優化技術及應用系統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北極航道通信導航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系統研發”項目專題(2021YFC2801004),2022-2025👧🏼,主持
[3]. 近海消防拖輪自主消防技術研究🙂,上海市社會發展科技項目(21DZ1205803),2021-2024,主持
[4]. 在航船舶風險預測預警與決策支持平臺研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在航船舶安全風險辨識與防控平臺”項目專題(2019YFB1600605)🧛,2020-2022👨🏻🦽➡️🏃➡️,主持
[1]. Shi J, Wang S, Yuan Q, et al. Generation of naturalistic and adversarial sailing environment (NASE) for intelligent test of autonomous ships[J]. Ocean Engineering, 2023, 285: 115438.
[2]. Yuan Q, Wang S, Zhao J, et al. Uncertainty-informed ship voyage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exploiting safety, energy saving and low carbon routes[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6: 112887.
[3]. Wang S,Zhang Y, Hsieh T H, et al. Fire situ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unmanned fire-fighting vessel based on coordinate attention structure-based deep learning network[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6: 113208.
[4]. Wang S, Sun Z, Yuan Q, et al. Autonomous piloting and berthing based on Long Short Time Memory neural networks and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J]. Ocean Engineering, 2022, 264: 112269.
[5]. Wang S, Ji B, Zhao J, et al. Predicting ship fuel consumption based on LASSO regressio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2018, 65: 817-824.
[1]. 2024年2月2日⚈,船舶外形3D數字重構方法🙋、裝置♡、存儲介質及電子設備😽。授權號:ZL202210410589.7,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 2022年10月25日,生成自然對抗海洋環境的智能船舶測試場景的方法及終端。授權號:ZL202110776493.8,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3]. 2022年10月25日,生成自然對抗海洋環境的智能船舶測試場景的方法及終端😬。授權號:ZL202110776493.8👩🏽🦰,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4]. 2019年04月30日,一種根據海洋氣象信息預測船舶航行氣象因子的方法👩🏿🎨。ZL201611129832.9,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5]. 2017年12月29日,水上與海上智能巡航系統👩🏼✈️。ZL 201610003347.0🤖,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1]. “航海科技仿真平臺”獲得201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 “圖像特征點定位和配準技術及其應用”獲得201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七)
個人簡介🧏🏻:
鐘兢軍,男🦸♀️,漢族🤽♀️,1963年6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推進技術》編委會副主編等。主要從事:船舶與海洋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的教學科研工作🧝♂️🫷🏼,在發動機氣動熱力學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主持國家86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要課題💆🏿♀️,發表《Physics of Fluids》、《工程熱物理學報》等論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電子郵箱:zhongjj@shmtu.edu.cn
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力葉輪機械專業,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於西北工業大學固體火箭發動機專業,取得工學碩士和學士學位😀。
曾就職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意昂4🙏,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就職於大連海事大學輪機工程意昂4🩺,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葉輪機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推進技術》編委會副主編💂🏻♀️,《工程熱物理學報》編委會委員,《航空動力學報》編委會責任編委等。
研究領域: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艦船燃氣輪機氣動熱力學與結構設計🏋🏽、船用小型燃氣輪機技術🦶🏼👷🏻、船舶多電推進技術等🧛🏽♂️;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動力機械及工程🌁,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學、高負荷壓氣機葉尖小翼與可控轉速機匣擴穩技術、預冷發動機及組合發動機等🧔🏿。
科研團隊:燃氣輪機氣動熱力學及船舶綠色動力裝置,團隊帶頭人。
1. 葉尖小翼結合轉速自適應機匣的擴穩研究與試驗驗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2236005),2023-2027,主持🈚️;
2. 跨聲速壓氣機高負荷通流構型與流動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436002)🙆🏻♂️⛷,2015-2019🔊🫵,主持🕜;
3. ×××發動機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專題課題(2011AA×××)🏗,2012-2016,主持👻😶🌫️;
4. 壓氣機葉柵和級中葉尖小翼控製間隙流動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076018)👩🍼,2010-2013,主持;
5. 預冷發動機葉輪機方案論證及組合壓氣機性能與擴穩技術研究🚴🏿♂️,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202100143)🧙🏽,2021-2023,主持。
[1] Zhong Jingjun, Wu Wanyang, Han Shaobing. Research progress of tip winglet technology in compressor[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21, 30(01): 18-31.
[2] Zhong Jingjun, Huang Gangfeng, Wu Wanyang, Kan Xiaoxu. Research 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aerodynamic parameters of supersonic probe based on 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2022, 31(01): 111-119.
[3] 鐘兢軍, 闞曉旭. 高負荷壓氣機葉柵內三維旋渦結構及其形成機理的研究進展[J]. 推進技術, 2020, 41(09): 1946-1957.
[4] 鐘兢軍, 趙佳詣, 吳宛洋. 可控轉速機匣轉速對跨聲速壓氣機轉子流動穩定性的影響[J]. 推進技術👳🏼♀️,2022,43(09)⛏:69-78.
[5] 鐘兢軍, 胡義, 趙傲, 吳宛洋. 可控轉速機匣轉動方向對高負荷壓氣機級穩定性的影響[J]. 推進技術,2023,44(08)🚵🏿:22-32.
1. 2010年06月09日,壓氣機動葉葉尖小翼。授權號🚴🏼♂️:ZL200810010515.4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 2023年12月27日,一種用於壓氣機轉子的可轉動內端壁機匣。授權號:ZL201910069085.1[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3. 2020年02月07日基於超燃沖壓發動機進氣道壓縮技術的壓縮轉子🌟。授權號:ZL201610624343.4[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4. 2020年06月09日,一種船舶救生艇釋放裝置。授權號:ZL2019 10499127.5[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5. 2021年07月09日,一種減搖系統和減搖方法。授權號🦸♀️:ZL2019 11088110.7[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1. “壓氣機動葉葉尖小翼技術及應用”獲得2015年遼寧省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一);
2. “壓氣機動葉葉尖小翼技術及應用”獲得2016年大連市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一);
3. “彎扭葉片理論和設計方法在蒸汽輪機和渦輪發動機中的應用”獲得199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排名第十);
4. “壓氣機動葉葉尖小翼”獲得2014年第八屆國際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排名第一)🤷🏻♀️;
5. “基於激波壓縮技術的中空軸旋轉沖壓壓縮轉子”獲得2015年第二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排名第一)。
1. 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首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9年;
2. 國防科技工業百名優秀博士🦵🏿、碩士榮譽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2003年;
3. 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職工標兵榮譽稱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2012年;
4.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名師獎👨🏻,遼寧省教育廳🐩,2013年;
5. 大連市勞動模範稱號和大連市首批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人選🫶,大連市人民政府,2012年🙏🏽。
個人簡介👌🏻:章學來🗾,男🙇🏽,漢族,1964年12月生,浙江省海寧市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意昂4体育官网學位委員會委員👨🏻🏫、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位點負責人兼分委會主席🩹🛀🏼、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能源與動力工程教學研究工作🙍🏿♀️🧑🏿🍳,在相變儲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重要課題,出版《空調蓄冷蓄熱技術》🏩🤚🏿、《輪機工程基礎》、《工程熱力學》等專著。
電子郵箱👳🏽:xlzhang@shmtu.edu.cn
1981-1986於大連海運意昂4輪機管理專業🥨,取得學士學位
1986-1989於上海海運意昂4輪機工程專業👨🦼➡️,取得碩士學位
1996-2000於上海理工大學熱能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1989-現在就職於意昂4体育官网商船意昂4,教師
2006-2007曾前往南澳大利亞大學,任訪問學者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兼城市能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製冷學會理事兼學術👱🏿♀️、科普委員會委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資源能源教育分會理事
上海市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新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
上海市製冷學會理事兼科普委員會主任👩👩👧👧、冷藏運輸委員會副主任
研究領域👩🏽🎓: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製冷及低溫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
科研團隊:儲能技術
[1]船用高能超級電容系統和熱管理關鍵技術研究(19DZ1203102), 上海市科委, 省部級重大項目子課題, 2020-2022, 主持
[2]多溫區果蔬保質冷藏運輸設備研發示範(2818YFD0401305-3), 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 國家級重點項目子課題🧚🏽,2018-2021, 主持
[3]三水醋酸鈉的復合相變蓄熱材料開發(H20190335), 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 2019-2020, 主持
[4]疫苗冷鏈物流運輸裝備技術及其應用(16040501600), 上海市科委, 省部級項目,2017-2019, 主持
[5]冷庫蓄冷節能模塊入庫性能檢測及其附加技術服務(H20220417), 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2022-2023, 主持
[1] Xuelai Zhang, Zhe Ji, Jifen Wang, Xin Lv. Research progress on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icrochannel heat sinks applied to electronic devices[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3,121294
[2]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Jun Ji, Lu Liu, Mai Yang, Lingeng Zou.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induced flexibility for thermal management[J],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022, 201: 117762
[3] Liyu Zhang, Xuelai Zhang, Weisan Hua, Wenhao Xie, Wenzhuang Zhang, Liqiang Gao. Epoxy resin-hydrated halt shaped composite thermal control packaging material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63: 132369-132369
[4]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Lu Liu, Jiyuan Liang, Wei Liu. Polymer/expanded graphitebased flexi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for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31: 130014
[5] Xiangwei Lin, Xuelai Zhang, Jun Ji, Lu Liu, Yifan Wu, Mai Yang, Dingyu Lu, Huifan Zheng.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form-stable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electrical resistance for thermal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1: 127517
[1] 章學來.空調蓄冷蓄熱技術[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6.
[2] 章學來.輪機工程基礎[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 章學來.工程熱力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012年5月23日🪚,一種高效混合式海洋溫差發電系統。授權號🫱🏿:CN200810043908.5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015年6月03日,太陽能高效雙溫相變集熱器和用於該集熱器的相變材料🤢。授權號:CN201310687091.6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018年5月25日,低溫相變蓄冷材料及其製備方法🕊。授權號:CN201510305638.0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018年7月31日,利用固體吸附維持真空度的二元冰製備裝置。授權號🖋:CN201510687146.2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023年9月29日,一種測定相變材料熱物性系統及方法✋🏼。授權號:202010158460.2 [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建築空調中的新型蓄冷技術”獲得2008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移動蓄冷式冷鏈運輸裝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相變蓄熱式供暖裝置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獲得2020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排名第一)
“高效移動冷鏈運輸裝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2021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二元冰真空製備系統”獲得2007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獎(負責人)
2009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創新教學平臺的創建與實踐”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
2009年“熱能與動力工程教學團隊”獲上海市教育先鋒號(負責人)
2019年“面向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雙語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獲意昂4体育官网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一)
2012年“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創新教學與實踐”獲意昂4体育官网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一)
2021年“以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意昂4体育官网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2021年指導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18年指導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18年指導研究生參加中國製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11年指導本科生參加中國製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11年指導本科生參加全國大學生交通科技競賽獲全國一等獎
2010年2月2️⃣,直接接觸式生成二元冰的方法
(發明專利ℹ️,專利號:ZL200410099295.9,發明人:章學來)轉讓給長樂市雪人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2024年1月,科技成果“相變蓄冷式冷鏈物流運輸裝備節能關鍵技術及其創新應用”(含4項專利)作價投資成立菲斯切爾(上海)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金1650萬。
2012年3月,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13年5月🦉,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15年5月,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021年👳♀️,負責的課程《工程熱力學》獲上海市一流課程
2023年,負責的課程《傳熱學》獲上海市一流課程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級,國務院,2013
國家創新創業優秀導師,國家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
寶鋼優秀教師獎,國家級,寶鋼教育基金會🤰🏿,2010
上海市育才獎⛩⚠,省部級,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2016
意昂4体育官网教學名師🌿🍳,校級🫴🏿,2008
電話🖼:021-38282900(意昂4辦公室)
電話:021-38282918(學生工作部)
傳真:021-38282944
領導信箱🗼:smummc@shmtu.edu.cn
地址:上海浦東新區海港大道1550號
![]() |
© Copyright 意昂4体育注册 -(官网直达)点击进入,开始精彩旅程!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59742780號]